天柱山茶起源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時間:2017-11-23點擊:6014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奇峰出奇云,秀木含秀氣,清晏皖公山,巉絕稱人意(唐代李白《江上望皖公山》)。天柱山雄奇靈幽,巍峨秀麗,是江淮大地的第一名山,唐代道教稱之為第十四洞天,自古以來為游覽勝地。天柱茶也久享盛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柱山位于安徽潛山縣城之西北。群峰之巔,聳拔千仞,如孤立晴霄,中天一柱,海拔1485米,天柱山因此得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柱山歷有潛山、皖山、皖公山、萬歲山諸名。天柱峰深踞群山之中,峰頂拔尖,故稱潛(尖)山。西周時天柱山一帶冊封過一個由皖伯作領主的皖國,故改為皖山,有美好、明媚的意思,安徽省簡稱為皖。亦由來于皖山、皖水。相傳皖伯執政時,體察民情,施以德政,后人為紀念他,又改皖山為皖公山。舊傳,漢元封五年(公元前106年)冬,漢武帝南巡,親臨皖山設臺祭岳,百姓高呼萬歲,故也有萬歲山之稱。后來漢宣帝又敕封天柱山為南岳,從此名聲遠揚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宋沈括《夢溪筆談》載:古人論茶,唯言陽羨、顧渚、天柱、蒙頂之類。說明天柱茶在北宋以前,就與陽羨茶、顧渚茶、蒙頂茶并列,可知名氣之大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楊華《膳夫經手錄》載道:舒州天柱茶雖不峻拔遒勁,亦甚甘美芳香,良可重也。唐陸羽《茶經》指出:安徽產茶地方江北有舒州、壽州… …”北宋樂史《太平寰宇記》云:淮南道舒州土生開火茶,每年民得采綴為歲貢。唐宰相李德裕對天柱茶有此茶可消肉食毒也之說?!稘撋娇h志》載:有人授舒州牧,李德裕謂之曰:到彼郡日,天柱茶可惠數斤。其人數獻十斤,李不受。明年罷郡,用意精求,獲數斤,李憫而受之曰:此茶可消肉食毒。乃命烹一甌沃肉食內,以銀盒閉之,詰旦開視,其肉已化水矣。眾服其廣識。”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此可見天柱山茶早在唐宋時即美名遠揚,為了保護歷史名茶、振興民族茶品牌和開發天柱山茶葉資源,以及適應天柱山風景區旅游業的發展,公司(原國有名茶公司)經過六年的研究、試制,在繼承了天柱山茶制作工藝的基礎上精益求精。1988年公司根據天柱山茶的地名和形狀先后分別注冊了天柱山”“天柱劍毫、天柱銀曲三個茶品牌,并對品牌進行了整合推廣,使天柱山茶重放異彩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柱山茶產于潛山縣城西北20公里的天柱山區,屬大別山余脈地帶,西北有高山屏列。主產地位于天柱峰西南麓的天仙庵、鎮國庵、馬祖庵、茶莊、彭河、橫沖、五廟、下河等地,其中尤以天仙庵、鎮國庵、馬祖庵所產之茶品質最佳。。茶園分布在海拔500900米的中山區,年平均溫度15.3℃,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1800毫米,土壤母質為花岡巖,土壤為礫質壤土,透氣排水性好。因地處大別山區南麓,冬季寒流不易侵襲,加之生態環境適宜,茶樹生長旺盛。天柱峰巒高峙云表,曉霧布浸淑氣鐘之,故味不待熏焙自然馨香。每當春夏之交,滿坡滿谷蘭蕙竟放,淡霧清香融成一體,茶樹汲取香霧,茶棵、嫩葉翠綠欲滴,采摘焙干后經泉水沖泡,茶葉綻開湯色清亮,一股香氣裊裊上升,喝后味濃而回甜沁人心脾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柱茶的品質,在唐代是常為詩人們所吟詠的。秦韜玉有《采茶歌》:天柱香芽露香發,爛研瑟瑟穿荻篾.太守憐才寄野人,山童碾破團團月.倚云便酌泉聲煮,獸炭潛然虬珠吐.看著晴天早日明,鼎中颯颯篩風雨.老翠看塵下才塾,攪時繞箸天云綠.耽書禍酒兩多情,坐對閩甌睡先足。洗我心中幽思情,鬼神應愁歌欲成。薛能宰相因念友人深情而作  《訴劉相公寄天柱山茶》:兩串春團敵夜光,名題天柱印維揚.偷嫌曼倩桃無味,搗覺嫦娥藥不香。惜恐被分緣利市,盡應難覓為供堂,粗官寄與真拋卻,賴有詩情合得嘗。人情,茶緣盡在一甌中…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本韩国欧美老妇aa视频,黄色片毛片网站偷拍视频,a片最新网站链接,欧美色图社区亚洲综合